媒體金陽
【媒體金陽·天眼新聞】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新以“解剖麻雀”方式 為貴陽市級醫院高質量發展“把脈”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有細才有真,有細才能準。如何將調查研究做到扎實細致,更加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日前,貴州省首屆援黔核心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戰創傷醫學中心主任、創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蔣建新教授來到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實地調研,以“解剖麻雀”方式,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把脈”。
蔣建新院士先后來到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貴陽區域分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貴州分中心、貴州省緊急醫學救援基地(貴陽)等進行調研。
察發展細致入微,探實情注重細節。
蔣建新院士表示,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要抓牢抓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充分運用好國家級、省級分中心,既要實現“向上開花”——借助國家級中心的平臺優勢,積極參與全國多中心前瞻性觀察研究,推動學科發展;也要做到“向下扎根”——充分發揮醫聯體牽頭作用,定向放大重癥救治能力,暢通醫聯體醫院快速轉診通道,加強醫聯體危重患者救治。
他對該院堅持執行“強專科大綜合”發展戰略表示認可。蔣建新院士表示,要把醫院臨床重點專科特色凸顯出來,使特色更加鮮明,以強專科帶動大綜合,全面提升強專科的能力,在強專科的基礎上做好共病和復合病的救治,讓患者在任何學科都可以享受全面的照顧,將醫院的“一張床、一條心”發揮到極致。
對廣大醫生而言,臨床與科研的關系,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
蔣建新院士認為,這不是辯論題,是一道必答題。現代醫學發展勢必注重科研工作與臨床工作的相結合,科研從臨床需求出發,亦是臨床的凝練與升華;與此同時,臨床學科想要更具特色、更有優勢,必定需要創新成果來支撐發展的。
驅動之雙輪,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其中的核心關鍵在于人才。
蔣建新院士建議,醫院要強化人才培養,選擇一批青年骨干進行打磨,以省級人才庫、國家級人才庫為目標,讓年輕人知道努力的方向,懷著初心學習,矢志在專科建設和醫院發展中擔起責任,立志于專業領域中有所作為,做有情懷的醫生和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