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喜訊!我院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獲省衛計委批復籌建
2015年11月24日我院申報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獲貴州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批復同意籌建開展。此項工作在院黨委、院部的高度重視下,在梁顯泉院長的關心和推動下,副院長施曉鋆經過兩年多的精心準備、反復調研、材料撰寫和申報工作,成為繼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后,貴陽市第四家能夠籌建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院,下一步將由副院長施曉鋆博士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組建技術團隊,早日完成籌建工作,讓更多不孕癥患者實現生兒育女的夢想。
我院婦產科擔負著貴陽市觀山湖區及周邊廣大婦女健康保駕的重任,全科共有醫護人員49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3名,博士1人、碩士2人。產科年分娩量3000人以上,居貴陽市市級醫院第二,能妥善搶救妊娠合并癥、妊娠特發疾病、羊水栓塞、產后出血等產科危重癥。婦科能開展各級各類手術,具備腹腔鏡、宮腔鏡、誘導排卵、卵泡監測等不孕癥綜合治療手段。
我院已初步組建了包括學科帶頭人、臨床醫師、胚胎學醫師和男科醫師在內的輔助生殖專業技術團隊,其學科帶頭人施曉鋆學博士曾實現了貴州省首例胚胎玻璃化冷凍及卵細胞冷凍試管嬰兒的誕生。該醫療技術團隊現已廣泛開展不孕癥門診、男科門診、青春期和更年期保健、內分泌疾病診治、誘導排卵、卵泡監測等醫療保健服務,同時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1項,省、市級生殖醫學科研項目3項。
附: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是指采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AI)、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以及衍生技術(凍融胚胎移植、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卵母細胞體外成熟等)。試管嬰兒就是使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生育的嬰兒。1978年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被譽為繼心臟移植成功后20世紀醫學界的又一奇跡,激發了全球許多國家研究這一高新技術的熱潮。該項技術獲得了2010年度諾貝爾醫學獎。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每7對夫婦中約有1對夫婦存在生殖障礙。我國近期調查,國內不孕癥者占已婚夫婦人數的10%,而且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等多種原因,不孕癥的發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我國更受傳宗接代觀念影響,多數家庭盼子心切,使不育夫婦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引發離異、婚外戀之類家庭和社會問題。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使不育夫婦實現妊娠生子的愿望,由不育引發的相關問題隨之得到解決。臨床統計,不育患者中約20%的夫婦,不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就根本無法生兒育女。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400萬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發達國家每年的出生人口中約1-3%的新生兒為輔助生殖技術子代,因此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后代正逐漸成為人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輔助生殖技術還是人類生殖過程、遺傳病機制、干細胞定向分化等研究課題的基礎。輔助生殖技術的臨床應用,會為這些課題的深入研究積累經驗,創造發展條件,推動醫學及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